浅谈如何唤起学困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多年的教学积累中,我在教学中实施的“分层教学,分类辅导”这一“补差”方法还是有所成效的。这一方法源于“因材施教”的原则。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了解到学困生的差距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这些学生已掌握的知识零乱,缺乏系统性。第二,识记的知识有误或不完整,导致错误的应用。第三,不会用联系的观点展开思维,使认识过程产生障碍,这样常此的不良循环,阻碍了学困生观察力、理解力、记忆力的提高,从而导致成绩的落后。
那么,如何采用“分层教学、分类辅导”进行“补差”呢?我主要采用的是“激发学习兴趣,唤起求知欲望,树立其自信心“的方法。
学困生不是只有“差”,而没有优点和特长的;学困生往往不是因为笨,而是由于缺乏对语文知识学习和掌握的兴趣或克服困难的毅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与辅导中,要对学困生仔细观察,挖掘其学习语文方面的闪光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抓住恰当时机去加以鞭策、激励,让他们树立自信心的教学。如:在语文教学中,对口齿伶俐、声音宏亮的学困生,抓住其具备较好朗读条件的优势进行朗读辅导训练,使学困生能出色地朗读课文,赢得同学们的赞许;对书写认真、字迹工整的学困生,进行书法技巧指导,使其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体,赢得同学们的钦佩……积极地去挖掘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通过分层教学,分类辅导,使其特长得以充分发挥与展示。这样,学困生就会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到成功和收获的快乐,积极地参加“教与学”的各项活动,以“一技”带动其全方位语文能力的提高。这种学习兴趣的产生,就使学困生在语文学习中慢慢地了解什么是积极因素、什么是消极因素,做到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唤起强烈的求知欲。 我班的夏姜宝,他反应很慢,学习成绩很不理想,这也导致了他缺乏学习的自信心,更别说有强烈的求知欲了。为了改变他这一现状,我努力挖掘他的闪光点——每次要求回家背诵的段落还是愿意花时间背的,到校后也基本能背出来。我决定从这一点入手给孩子树立自信,不管什么原因导致的学困生他最缺乏的就是自信,所以我们要及时抓住孩子的闪光点,给孩子树立自信,让孩子们潜意识里感受到“我能行!我不比别人差!”一次,他把《再见了,北京》这篇课文利用双休日花了苦工,背得很熟练。当我听到他熟练地把这篇课文背出来后,就让全班学生停下了手头的作业,让他站在讲台上大声地把课文又背了一遍。当他背完后,我带头为他鼓掌,在座的小朋友们听了也流露出了赞许的目光。当看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后,他高兴地笑了。我知道,这笑容的背后是他朦胧地感受到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当然,仅这一次还难以唤起他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我还利用其它一切可利用途径来树立起他学习的信心,激起学习的欲望。虽然他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但他课上爱发言,声音也很响亮。根据这一现状,我尽量挑选一些他能够回答出的问题来让他解答,以便让他在一次次的收获中强烈感受到:只要我努力付出了,我也一定能行。
多管齐下,慢慢的他的学习自觉性越来越高了,也渐渐地爱上了学习,不再像刚入学时那样畏惧学习了。
由此可见,运用”分层教学、分类辅导“方式教学,可以唤起学困生强烈的求知欲,切实地调动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有效地提高学困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能力,确保语文整体水平的提高。
- 03-26
- 02-28
- 02-12
- 02-12
- 02-12
- 10-11
- 10-01
- 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