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骨干教师培训三
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组织形式的转变 李珂
英语课堂教学的任务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知新知、运用语言、发展交际能力和多元智慧、形成跨文化意识和自主学习策略。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对于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构建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型教学为途径的教学模式将成为小学英语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但是有些老师对于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存在很多困惑,在设计活动时只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忽视活动的有效性,从而导致活动流于形式,表里不一,课堂气氛也看似热闹,但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略谈几点体会。As a teacher, I learn how to teach and teach how to learn.
一 对课堂学习活动的内涵理解:
(一)什么是活动?活可以理解为活化,我们究竟在课堂中活化什么?
1文字活化为语言
文字是无声和静止的。老师可以将将抽象的文字变为形象具体的图画来活化和理解语言,也可以将课文无声的静止的语言转化为学生有声的优美的语言(即朗读)。生活中人们的交际离不开听与说,在听与说的过程中,交际的情景、交谈时双方的神情、动作都起传递信息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情景中的真实语言,教具学具的运用,体态表情将文字活化为语言,并适时地将学生理解了的语言加以运用,比如值日生报告、谈论天气,练习礼貌用语、介绍自己及他人、串联已学语言材料表演、即兴对话、用英语“打电话”、自由问答等这些文字材料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活化为真实的生活语言。
2 教材内容活化为生活实际
教材只是语言学习的依据,受篇幅、课时、学生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材不可能囊括生活,教学时要结合学生需要,根据学生水平或增补或删减或调整教学内容,结合生活输入语言信息,如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材中有人物职业类的单词,并要求学生介绍父母亲的职业。生活中人们的社会分工不同,职业亦各不相同,可书上只有教师、学生、医生、护士、驾驶员等单词。在四、五年级的教材中,尽管增加了职业类的单词,但离丰富多彩的真实生活仍有很大距离,为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根据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增加单词,如policeman/policewoman警察,postman邮递员,shop assistant营业员,manager经理,waiter/waitress服务员,barber理发师,clerk职员等(补充词汇以满足个别学生交际为目的,不作其它要求)……教学内容的增补活化了教材,使之更贴进生活,学生的语言学习不再是机械的鹦鹉学舌,而是通过课堂了解社会,并在真实生活中学习语言。
3 教学活化为交际
语言是一种技能,而操练则是获得技能的唯一途径与方法,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老师应结合实际,模拟生活的情景交际将语言操练活化为真实生活,学生在这种生活化操练中学到的将不仅是语言本身,而且他们也能获得与人交往的能力和提高生活能力。比如there be的句型,句子结构与汉语迥然不同,结合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让学生进行设计校园的活动,还可以让学生设计家的布局,以及用于介绍公园的情景等。这样常见的创设情景方法很多;如:利用实物、图片和简笔画创设情景,利用挂图讲故事,扮演角色会话,用动作创设情景,使用幻灯机等。
(二) 动什么?
1 身体
2 思维
3 情感
二 、课堂学习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活动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活动是为哪个目标或哪些目标直接或间接服务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还是文化意识。有些教师对课标中“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理解出现偏差,导致活动设计“为兴趣而活动”而不是“为完成教学目标和内容而活动”.游戏热闹-注意力转移-目标达成度低。比如说有这样一节课是学习颜色单词,在讲完单词后老师让学生说出气球颜色并做踩气球游戏,上台的孩子一心想着怎样踩住气球,忘了说单词,台下的同学也只顾着乐呵,完全就远离了本节课的教学。再比如有一节课的内容是对话教学,教师在上课时讲单词、句子再过渡到对话,但由于过分重视单词的讲解,所以耗费很长时间在跟读、个别读、整体读,用单词做游戏上,导致引入对话的时间过短,所以本课时教学目标失重。(举例:正反例子)
(二)活动设计的目标是多维的。小学英语不仅仅要训练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培养跨文化意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习习惯,善于与人合作、乐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重视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思维训练,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他们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但不是说每节课都要实现目标的多维,每节课有一两个重要目标突破。
(三) 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旧知到新知,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机械到有意义操练等都是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多数老师都很注重新旧知识的串联,也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获得习得与学习英语的体验。同时要注意每个语言活动之间的层次递进。如第一个活动侧重语言的重复模仿和机械操练,要注意趣味性;第二个语言活动可以定位在语言的初步输出。
(四)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一个婴儿从出生到会讲话都要经历一个过程:看,听,说的过程。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也有它自身的规律和语言习惯,作为一套完整的符号系统,必须通过学习者的识别和记忆,与语义发生联系,才可以被使用于交流。教学活动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语言运用的平台。要让学生学好英语我们就必须懂得这个规律。教师必须丰富学生的生活,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才能在轻松的环境中快速地、真正地学好英语。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英语,才能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流。
三、固有的小学英语课堂组织形式
固有的小学英语课堂组织形式有四种:全班活动、个人活动、两人活动、小组活动等。
(1)全班活动
全班活动是小学英语教学最常用的活动形式。全班活动能使学生通过跟随全班活动增强自己学习运用英语的信心,不致于一开始就在全班同学面前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全班活动主要用于听和重复语言这类活动,也可用于听然后做活动或完成任务的活动。
(2)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很适合学生开展单独语言学习,如阅读、书面练习、涂颜色、画画等。个人活动还有利于使课堂教学有动有静,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独立思考和学习的机会。
(3)两人活动
两人活动是语言操练中最常见的活动形式。学生可以就某一话题、某一张图片、某一个人物等进行一问答形式的对话,也可要求学生开展一个发指令、另一个做的活动,还可以开展两人之间的讨论、辩论、商量等活动。
(4)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中,学生根据课文中角色的数量分成小组进行课文对话训练活动,或者自编对话进行活动,也可进行讨论、辩论、商量等活动。在高年级,您可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笔头训练活动,或者口头与笔头相结合的训练,如分组听写竞赛、讨论语句选择、讨论写信、讨论改错等。
四、新课程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新课程英语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打破了单一的形式结构,出现了作坊式、圆形式、马蹄式、月牙式、灵活式等各种多样的形式结构。 1.作坊式 把一个班的学生平均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学生的座位排在一起,组成一个大方桌,学生围在大方桌四周而坐,这种形式结构,便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合作学习,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经常采用的课堂组织形式结构。 2.圆形式 这种课堂组织形式结构,在教室内可以是班级的大圆形,或小组的圆桌式。班级的大圆形式便于活动开展,班级交流。小组圆桌式与主桌式的功能基本是一致的。这种形式便于教师组织,学生互动交流、表演展示;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马蹄式 按照学习方式的需要,可把学生的座位按教室左、右、后三个方位安放,形成U 形,即马蹄式的形式结构。这种形的形式结构,有利于小组间的展示与交流,特别是有利于活动性、游戏性的学习开展。 4.月牙式 这种形式结构具有一种形式美感,但受到场地、课桌条件的限制。有条件的学校,学生的座位可以按月牙式进行排列组合,这种形式结构,与方桌式的功能是差不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这种月牙式的形式结构,具有一种形式美感,更能体现一种活跃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5.灵活式 形式结构导致学习方式的改变,但对于大班级教学,确实难以做到,在实践的过程中,许多大班级教学的教师,因地制宜,为了组织学习能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采用了非常灵活的方式。例如:同桌的同学议一议,互动说说怎么做。前后两(四桌或六桌)排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下座位自由选择交流合作的伙伴。灵活式的形式结构打破秧田式的单一形式,突破大班级给课改带来的困难,有效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精神。 形式结构的变化必然导致学习方式的改变,多元化的课堂组织形式结构是新的观念、新的学习方式的体现,但某一课堂组织形式结构又服从于某一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的需求而呈现。并不是每一课都采用同样的课堂组织形式结构。因此,我们在实施新课程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必须把课堂组织形式结构与活动方式、学习内容、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 03-26
- 02-28
- 02-12
- 02-12
- 02-12
- 10-11
- 10-01
- 09-18